商朝故事第十二章
商朝故事第十二章,赵梁之所以经常去道观,是京西道观的主要金主,一年扔在道观的银子就有千两之多,但是他心甘情愿,因为他在人世间已经找不到避难场所,就把希望寄托在神仙世界,毫无疑问,道士是人世间,最接近仙界的地方。他想事先知道自己的灾难来自何处,用什么办法可以化解,这种念头长期盘踞脑海,随着财富爆炸似的增加,变得越来越强烈,所以就越加相信道士的神奇,指望因为他们的指点,自己能够避免大的灾难。
这种忧虑来源于对桀的不信任。赵梁溜须拍马讨好桀,是因为桀是大王,手中拥有无限地权利,这种权利只要他高兴,可以转移到任何人身上,他当然需要这种权利,因为权利可以为自己带来荣华富贵,因此他可以在桀面前做狗,做奴才,目的就是获利多多。出身商人世家的他,骨子里养成了,做任何事情都要盘算,要看获利大还是小,多还是少,就因为这种人生观,使他竭尽所能地取得了桀的信任,成为桀身边的第一红人。但是他又十分精明,尤其是发现桀越来越丧心病狂地,为了享受,不顾一切地获取民脂民膏,造成了天怨民怨,诸侯多数是敢怒不敢言,但是他知道,没有一个政权靠铁血手段可以长久的,一旦有天桀被人杀死,或者江山被推翻,他怎么办?陪葬?他从来也没有想过,也不会这样去想,对于他来说,生命是自己的,不会出卖给任何人,因此必须未雨绸缪,事先找到避风港。一旦那一天到来,他可以性命无忧。
那么能够指点他躲过这场灾难的,当然是道观观主一灯道人了。一灯道人犀利的眼光,对世事的洞明是让他深深佩服的,何况道长还身披神的光环。赵梁最近的不安是由桀给他看了一张账单引起的。因为新王宫的主体即将完成,下面需要进行内部装修,室内外的摆设,桀给他看的单子上是这样写的:地面清一色用大理石铺设,桌椅家具必须使用檀香木和花梨木,而贵妃,美人的屋子里的摆设,装饰要用珠宝玉器,至于窗帘,床罩和被褥,都要用绫罗绸缎,当然还有其它要求,赵梁只看见这四大样就感觉双腿发软。但是桀告诉他,必须拿出办法来,因为这是妹喜提出的要求,只能无条件照办。
赵梁明白,要完成这样的置办,就是再给民众加两次税也弄不来这些银子,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富裕一些的诸侯派发,但是富裕一些的诸侯都是有实力的诸侯,这样做的后果不敢想,只是不像他们索取,目标不可能实现,虽然困难重重,他却不能提出反对意见,因为在桀面前,他只有出主意的权利,没有反对桀意见的权利,最后只好把自己的想法贡献了,桀倒是很高兴,对他说:“这个办法不错,这些有钱的诸侯,已经富的流油了,应该让他们出点血。如果有谁不同意,孤就派军队去抢。”
赵梁当时松了一口气,主意是自己出的,但是具体做恶人不用自己做,诸侯要骂娘,就骂桀好了,没有自己什么事情。可是回到家里,心理又不踏实了,知道这次抢劫的对象不是普通老百姓,普通老百姓就是被抢也只能认倒霉,但是诸侯不同,尤其是富裕风诸侯不同,他们不但有银子,有民众,还有军队,真要抵抗,只怕朝廷又不能太平了,明知道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,但是绝对不能反对,因为反对的结果,最先倒霉的一定是自己。虽然反对不敢,心理又不踏实,想来想去,就决定去道观像一灯道人讨主意。
一灯道人也在等他来,因为和伊尹谈话之后,拿定了主意帮伊尹,救出汤。眼下的世界到处是乱象,桀的统治越来越伤民,他已经看出,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,那么为万民选择明主就是必须的。经过伊尹的介绍,加上派弟子去商地考察,得出的结果和伊尹说的一样,他就知道,汤就是万民期盼的明主。做宗教的都知道,事业想发展,太平盛世是必须的,如果处在乱世,道观也就不太平了,所以就实际需要来说,一灯也需要一个爱民的大王。当这个观点确立之后,他当然要帮伊尹了,因此看见赵梁一脸晦暗地走进来,一灯道人就把他让进禅房里,而不是以往的待客厅里。
“丞相,脸色不好,莫非是劳累过度?”赵梁坐下后,一灯问。
“哎!是心累。”赵梁就把桀新的要求告诉了一灯。
一灯也吃了一惊,想不到桀的胃口这样大,奢侈已经没有底线了,如果按照赵梁说的,把新王宫布置起来,估计整个国家的财富,都要聚集在新王宫里了,这样一来,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被饿死,不知道这些诸侯会不会听命于朝廷,如果不会,战火就不远了。
“丞相不要忧虑,有些事情就是天意,非人力可为。夏朝活该到了,遭受浩劫的时候了,所以派下这样的大王,不过按照自然规律,旧的死亡就意味着新的诞生。”一灯面无表情地说。
“道长是说…..”赵梁几乎惊掉了下巴,但是还是没有胆量把话说完整了,因为说出那样的话是忤逆啊!
“上天有好生之德,降下妖孽的同时,一定会降下降妖伏魔的罗汉,就像月满一定要有月亏一样。上天让谁为王,让谁灭亡,这是已经安排好的,没有人可以改变。天下大乱预示着大治,真主就出现了,一切不可逆转。”一灯又说。
赵梁虽然听的心惊肉跳,但是并不知道一灯指的是什么,就瞪着迷惑的眼睛看着一灯。
一灯看见赵梁还是一脸懵登,就决定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。“当初黄帝和蚩尤大战阪泉,就双方势力而然,蚩尤占有优势,但是为什么最后失败的是蚩尤,因为上天属意黄帝做大王,所以一时的幼小并不可怕。还有,先帝少康复国的时候只有五千士兵,而寒浞有两万多人,还有浇这样的猛将,最后还不是败在少康手里,因为民众都支持少康,民意就是天意,所以,谁小看了民意,谁就违背了天意。就说发生在最近的事情。发惠先王率领朝廷精兵,硬是拿不下丽州一个城池,因为丽州百姓愿意和郦其候一块战死,你看看,民意是不是可怕?”
“道长既然这样说,应该知道当今世界,谁可以代表民意?上天属意谁?”这一次赵梁好像听明白了,因此问,如果他现在知道谁是未来世界的主人,早早巴结,不是等于给自己留下了退路?赵梁的算盘打的蛮精,所以从来不吃亏。
“有些事情是不能明说的,比如天意,泄露天机是要遭天谴的。”一灯道人当然不会痛痛快快把事情说明,那容易引起赵梁的猜疑。
“道长,我知道天意不能泄露,但是道长可以暗示呀!我可是道家的虔诚信徒,这个道长是有数的。”赵梁真急了,这关乎未来,如何能够不急?自己这些年积累了巨额财富,如果桀完蛋了,自己又不知道谁是京城的新主人,自己不是成了保管员,辛辛苦苦弄来的财富,最后等于给别人看管了,这就赔到家了。
看见一脸猴急的赵梁,脑门上都有了汗汲。知道他真是急了,否则不能连扒小肠的事情都干了出来,他刚才暗示这些年,没有少给道观做奉献,一灯道人当然听的出来,就故作不情愿地说:“丞相的确对道观贡献不少,贫道就多少说一些,但是不能露底,如果丞相答应,贫道就说,如果不答应,贫道就不能说了。”
听说一灯要说了,虽然不是全部,但是也比不说强,赵梁就赶紧答应了。
“这个新大王就在京城,此刻身陷囹圄,至于这个人姓什么,叫什么名字,做什么的,贫道也不知道,就是知道也不能说,泄露天机要被天谴的。”一灯一字一句地说。
“就在京城,身陷囹圄?”赵梁嘴里都囊着,心理却在想,这个人是谁?京城有十几万人,身陷囹圄的囚犯不知道有多少,这个上哪里去寻找?再说也不大对啊!只有囚犯才是身陷囹圄,既然是囚犯,又怎么可能做大王?“道长,囚犯怎么能够做大王?”
“这个贫道也不知道。”一灯摇摇头回答。“再说了,不一定被关在监狱里的犯人叫身陷囹圄,难道被关在别的地方,没有行动自由,不是身陷囹圄?总之,上天就是这样示意的,再具体的,贫道不知。”
看见一灯不肯说的更多,赵梁有些泄气,但是也没有办法,天机的确不能泄露,换做自己也不敢啊?
就在这时,小道士进来禀报,伊尹求见。
“谁?”没等一灯回话,赵梁脑海里出现了电光石火,似乎找到了那个神秘的身影,由伊尹他想到了汤,汤就被关在京城的蓝花园子里,汤本来就是一方诸侯,而且商地治理的非常不错,很受民众爱戴。可是又一想,不可能是他,因为大王不会放他,自己也不会放他,既然他不能出去,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啊?
赵梁脑子里像在过电影,连一灯让小道士把伊尹请进来也没有听见,直到伊尹站在面前,才像大梦初醒的似的,张开了嘴巴。“伊大夫,你也信道?”
伊尹看看一灯,一灯对他使了个眼色,顿时明白了,一灯已经给赵梁喝下了迷魂汤,就笑着说:“丞相是这里的常客,在下还没有入门,还望丞相指教。”
“农民好好谈谈,贫道有点小事,片刻后就会回来。”一灯说完走了出去,把空间留给了他们两个。
“我们虽然见过面,算是老相识了,如果丞相不反对,改天找家酒楼,我们在一起好好地喝上几碗酒,痛痛快快地说点心理话。”伊尹先打破尴尬说。
“不知道伊大夫要说什么?”赵梁有些手忙脚乱,主要是脑子里还在想,是不是汤,一个声音说是,一个声音说不是,因此脑子里并没有彻底清醒。
“题目由丞相出,我只求喝个痛快。”伊尹说,同时有些奇怪,不知道赵梁为什么有些神不守舍?
八
因为一灯道人的牵线,对未来的预测,让陷于不安之中的赵梁不得不为自己寻找后路,因此对于伊尹的约请,赵梁就不能拒绝了,他已经对伊尹本人重新进行了评估,感觉自己似乎犯了巨大的错误。因为当世两个他最崇拜的人,桀和一灯道人,不约而同地欣赏伊尹,这足以说明,伊尹这个人不简单。
两个人聚会的地点是在京城最高档的酒楼:独一家,这里是京城顶级贵族,高官经常光顾的场所,能够在这里聚餐,足以证明你的身份。伊尹知道赵梁是个讲究体面的暴发户,当然要选华贵的酒楼了。走进去之后,迎接他们的服务员,清一色是年轻貌美的男孩子和没有出嫁的女孩子,称他们为金童玉女不过分。吃饭的房间,各个金碧辉煌而各有特色,墙上的壁画,清一色由京城最负盛名的画家绘制,屁股下的椅子,吃饭的桌子,清一色是花梨木制作,而使用的餐具,清一色是精铜制品,一个个亮闪闪的,看起来珠光宝气。老实说,如果不是招待赵梁这样的特殊客人,伊尹是舍不得在这里消费的。
两个人落座之后,伊尹展示了给赵梁带来的礼物,为了给赵梁选择礼物,伊尹是煞费苦心的。因为土地房屋,金银珠宝,赵梁一样都不少,美女少妇也人满为患,所以给这样的人送礼,的确是非常难的事情。结果伊尹在带来的珠宝箱子,发现了大禹时期,王家御用的方鼎,顿时感觉眼前一亮,因为伊尹知道,鼎本身不是稀罕之物,各个诸侯那里都有祭祀用的青铜鼎。但是这把鼎诞生于夏朝之初,年代久远这本身就有价值。第二,它的王家御用之物,上面有几个大王的印记,这个就难得了,像赵梁这样的识货之人,一定会重视的。
鼎开始在中原大地出现的时候,形状单一,没有方鼎,因为鼎的作用是拿来吃饭用的,所以是圆形的,后来随着部落扩大,国家成立,经济能力的增强,鼎的作用也就由单一的圆鼎,增加了方鼎,方鼎作为礼器,因为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而受到青睐,因为当时人们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的。
赵梁看见伊尹拿出方鼎,开始并没有在意,因为就是用金子做的鼎,家里也多多,但是当伊尹告诉他,这座鼎出自夏王大禹时期,他开上上心了,拿过去仔细观看,发现是王宫之物,上面还有几个大王的印记,这才知道是个宝贝,顿时感觉伊尹不一般,居然能够发现他独有的爱好。
有了鼎做“通行证,”下面的交谈就容易多了,因为两个人对文物都是行家,自然就从这里入手,然后伊尹就开始了上下五千年,纵横九**的演说,重点谈天地之变化,朝代之更迭,伊尹的用意就是在配合一灯道人的道学,阴阳平衡,天地旋转,朝代更迭都是一体,规律相同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道理,其中暗示什么,伊尹知道,凭赵梁的小聪明,不会听不出来,但是一个字也不提汤,不让他感觉自己需要他帮助做工作,释放汤。因为伊尹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,营救汤绝不是益西之间可以做到的,需要水磨工夫慢慢来,正所谓,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。
赵梁发现,自己能言善辩的嘴,在伊尹面前居然 很少能够说出话来,因为伊尹懂得的东西实在太多,讲出的道理也无懈可击,这就更明白了,桀和一灯道人为什么喜欢伊尹的道理。不过伊尹也没有忘了,不时地恭维赵梁几句,让赵梁舒服舒服。最后这一顿酒两个人吃了四个小时,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,但是伊尹并没有提释放汤的事情,就结束了,赵梁感觉的是把酒言欢的惬意,自然感觉伊尹这个人可以交往。
回到住处,伊尹派下人给仲虺送信,所说的话只有四个字:救人有望,这是他进入京城后,往家里送的,最有分量的消息,因为家里主事,表面上是太丁监国,其实重大事情,都需要仲虺决断,所以伊尹命令下人,把消息送给仲虺。仲虺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,按照伊尹走时候的安排,重点抓邦交的事情,因为他知道,一旦汤回归,和桀较量就可能从地下转到地上,因为桀变的越来越荒唐,作为国君,基本上不理政事,整天就是吃喝玩乐,而真正做事的关龙逄的权利又越来越小,弄得国内外风声鹤唳,怨声载道,如此的天怨民怨,天下岂能长久。而商地则不然,一天比一天强大。太丁负责招募训练的心兵队伍,也越来越有战斗力了,一方面是欣欣向荣,一方面是不断地堕落,仲虺相信,如此下去,前代先王留给桀的各个方面的资产,已经被他挥霍的差不多了。
在联络诸侯的交往中,仲虺看见,大家对桀的不满,愤恨越来越炽烈,快要到**的程度了,而最近,仲虺的最大成就就是联系上了南方的最大氏族,祝融氏的侯爵项鼻。说到这个祝融氏的祖先,也是华夏民族响当当的人物,在民间素有火神的雅号。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大氏族之一。
祖先氏族祝融,真正的名字叫重黎,是黄帝后裔高阳氏的玄孙,帝喾做大王的时候,担任火正,相当于今天部长以上级别的高官,他的祖先名字叫容光,一直跟着黄帝作事,是氏族首领的儿子。本人天生一副红脸膛,身材魁梧,聪明异常,只是性格不好,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火冒三丈,所以后来人们叫他祝融。当时的人们虽然已经开始以熟食为主,但是还在使用钻木取火的办法生火,不会保存火和利用火,因此每一次烧饭都特别费劲。
但是容光天生和火有缘,十几岁就成为管火的干将,只要火种到了他手里不是长途传递,就能够保存下来。他不仅会用火烧菜,煮饭,还会用火取暖,驱逐野兽,赶跑蚊虫,这样的本领,在当时是非常了不得的本领。有一天,大家刚刚住下来,容光取出随身携带的尖利石头,找了一截木头,开始钻木取火,但是那天邪门了,钻了半天,木头就是不冒烟,最后倒是冒烟了,就是不起火。气的容光把尖石头狠狠地往另外一个石头上砸去,结果就看见两块石头相撞之后,冒出了火星,这让容光眼前一亮,突然间就想到了办法,就采了一些干燥的芦花,把芦花放在石头上,用尖利的石头在旁边猛烈敲打,火星不断地溅出,最后落到芦花上,芦花开始冒烟,当烟气越来越浓烈的时候,他趴在地上,嘴对准芦花吹了起来,奇迹就这样出现了,芦花开始冒火,火势越来越大,容光兴奋地喊叫起来,因为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发明,结束了钻木取火的历史。自从容光发明了石头取火的方法,人们再也不用费尽力气保存火种了。黄帝知道了这件事后,就把容光叫了过去,封他做专门掌管火的火正。
当时,黄帝正在和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争夺中原霸主,两方人马在阪泉地区相遇了,黄帝率领的人马少,论势力,蚩尤方面强大不少,何况蚩尤还有八十一个结拜兄弟,这些人各个凶猛异常,士兵穿着兽皮,看着就恐怖,而且蚩尤会使用水功,打仗的时候,会把战场弄得烟雾缭绕,让黄帝部队看不清方向,相互之间就不好支援。就在黄帝焦头烂额,无计可施的时候,容光出现了,对黄帝献计用火攻,黄帝采纳了容光的计策,命令一队士兵打仗的时候,人人举起火把,火把不但驱散了大雾,还烧的蚩尤士兵抱头鼠窜,因为皮毛最怕火。最后这一仗黄帝大获全胜,容光当然受到了重赏,被黄帝赐名叫祝融,从此以后容光就被大家叫祝融了。祝融也就成为了黄帝的重臣,黄帝行兵作战都要带着祝融。
有一次黄帝征讨南方,班师回朝的时候路过云梦泽南边,看见一片大山,黄帝为了考察部署的知识能力,就问他们,这片山叫什么山,没有人能够回答,最后是祝融说:叫衡山。黄帝就问,为什么叫衡山,祝融回答:这片山横亘在云梦与九嶷山之间,就像一杆秤。
黄帝高兴了,感觉祝融不但聪明,还很博学,就对大臣说:“孤自称王之后,平榆罔,杀蚩尤,制定历法,创造音律,今天再做一件盛世,给华夏五大名山取个名字,分别叫东岳泰山,西岳华山,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,中岳松山,祝融就封为衡山候,世世代代镇守南岳。”
祝融担任衡山候之后,当然就留在了衡山,正式管理南方事务,住在衡山上,这样容易巡视百姓。看见当地人主要吃生食,就教会他们使用火,夜里让他们点起松明火把,驱散蚊虫,瘴气,所以处在原始社会中期的江南,祝融到了之后,迅速进步了。从此祝融一族在衡山地区就发展起来,因为代代相袭,到了桀统治时期,祝融氏已经是非常大的部族了。但是因为远离中原地区,文化,工农业发展都不如中原,落后就是难免的。
仲虺部下和仲虺说了祝融氏的情况后,仲虺感觉这是个可以结盟的部族,就亲自前往,还带了一部分工匠和技师,和项鼻见面后,观看了部队操演,感觉祝融氏的士兵彪悍有余,但是手里的武器太差,就建议项鼻给士兵换做青铜做的兵器,至于打造兵器的工匠,他已经带来了。
项鼻看见商候是真心和他们交好,又都对桀的荒淫无道非常愤恨,两家就真正结盟了。祝融氏虽然经济不发达,但是士兵人数众多,彪悍有力,是个有战斗力的部族,一旦他们举兵反对夏朝的时候,是个可以依靠的同盟军,所以仲虺竭力接纳,真心地帮助他们。事实证明,仲虺是有眼力的,后来祝融氏不但成为他们的同盟军,还是诸侯中,打击桀最有战斗力的部族。
汤当初慧眼识珠,结识了伊尹和仲虺,在他身陷囹圄的时候,家里非但没有乱,而且一切该做的事情都没有落下,这说明,一个突出的领导人,必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,这样才可能拥有人才,而有了人才,国家自然兴旺,商之所以能够取代夏,汤居功至伟,最后成为华夏历史的伟大君王,实至名归。
